摘要

针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4个使用不同类型二次消毒剂(氯、氯胺、二氧化氯)的局部管网水样的中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卤乙腈(HANs)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座城市DBPs的超标风险整体较低,采集的117份水样中有10份水样THMs超过国标限值,其余DBPs均符合标准。以氯为消毒剂的管网水样中THMs浓度和HANs浓度远高于其他管网,以二氧化氯为消毒剂可以减少消毒副产物THMs的生成,但以氯胺为消毒剂的上海地区HAAs浓度较高,是其他3个系统的5~19倍,可能与原水中HAAs前体物含量较高有关。在SH-NH2Cl系统中,消毒剂浓度与输配距离成反比(r=-0.57),同时该系统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氨氮浓度也随距离变化,说明饮用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余氯被逐渐消耗,同时管网中发生了硝化反应,氨氮被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WJ-Cl2系统中DBPs与输配距离相关,HANs浓度沿程减少(r=-0.49),HAAs浓度沿程增加(r=0.45)。此外,建筑管网中长停滞时间也会影响水样理化指标。该研究揭示了不同类型二次消毒剂的管网水中DBPs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地区水质安全评价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