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观察各个历史时期的学业负担发生机理和减负政策导向,显示不同时期的教育政策与教育各方利益诉求具有明显的角度偏差。学生与家长对于“就业与成才”的期望是引发基础教育阶段学业负担最重要的因素。新时期,站在符合群众教育利益的视角,学校应因校制宜,稳步推进减负政策落地实施,通过引“资”入校、借“技”强校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政策的制定应充分满足教育各方利益诉求,重新构建“家校社”共育格局;国家层面应探索新型育人成才模式,拓宽就业渠道,满足家长对学生的健康成才和良好就业意愿。如此方能缓和教育内部矛盾,真正让减负有成效,使教育更加公平,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