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解我国水产品中氯芬新残留状况,本研究采用QuEChERS样品进行前处理技术,建立了鱼中氯芬新残留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技术首次对采自5个省市13个品种128个鱼类样品中氯芬新残进行检测;分别参照欧盟规定的氯芬新在鲑中最大残留限量1 350μg/kg,以及在部分动物源性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20μg/kg,采用风险熵值法(RQ)进行氯芬新残留食用安全性风险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氯芬新在0.5~1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5,检出限为1.0μg/kg。在1.0、2.0、5.0、50.0μg/kg四个添加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在79.16%~106.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63%~7.26%之间(n=6)。在鳙、鲤、鲫、鲟、虹鳟、鲢、鳊、鳜和大菱鲆中均未检出氯芬新残留,表明这些品种的鱼类氯芬新残留食用风险很小。在加州鲈、草鱼、大黄鱼和乌鳢中氯芬新最大残留含量分别为343.02、58.43、33.19μg/kg和1.38μg/kg,检出率分别为37.21%、29.41%、40.00%和16.67%。据欧盟动物源性食品中氯芬新最大残留限量,乌鳢氯芬新残留食用为低风险,草鱼、大黄鱼和加州鲈均为高风险,其中加州鲈RQ值是风险值的17倍之多。综上结果表明在我国部分鱼类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氯芬新违规使用现象,存在较高氯芬新食用安全风险。
-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生物工程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