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间充质干细胞(MSC)局部注射治疗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PFCD)的临床瘘管愈合率(FHR)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自建库至2021年10月的相关临床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阅读评估纳入相关文献,再采用软件RevMan 5.4和Stata 15.1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5篇随机对照试验和11篇非随机对照研究,涉及患者397例。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FHR较对照组明显提高[OR=2.09,95%CI(1.44,3.04),P<0.05],所有纳入研究汇总的FHR高达61%[ES=61%,95%CI(0.56,0.66)]。MSC来源和类型:应用自体脂肪MSC治疗PFCD的FHR较异体脂肪MSC明显提高(70%vs. 54%,P=0.002),自体骨髓MSC与异体骨髓MSC的F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vs. 61%,P=0.589);脂肪MSC和骨髓MSC的F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vs. 64%,P=0.731)。注射剂量:采用3×107/mL剂量注射治疗PFCD的FHR较1×107/mL、9×107/mL剂量明显提高(P<0.05),根据瘘管大小均匀注射的FHR较固定剂量注射明显提高(72%vs. 57%,P=0.019)。注射方式:一次性注射与多次注射的F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vs. 60%,P=0.705);MSC结合支架(纤维蛋白胶或瘘管塞)治疗的FHR较单独注射明显提高(75%vs. 58%,P=0.005)。MSC治疗后的6个月、1年、2~4年的F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vs. 58%vs. 71%,P=0.206)。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95%CI(0.24,1.88),P=0.450]。结论 使用MSC局部注射治疗PFCD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方法。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选取自体MSC、按瘘管大小均匀注射和结合支架注射治疗可进一步提高PFCD患者的FHR。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