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价值批判小组”是一个难以归类的德语世界研究《资本论》的学术群体,主要以罗伯特·库尔茨(Robert Kurz)、恩斯特·洛霍夫(Ernst Lohoff)、罗斯维塔·肖尔茨(Roswitha Scholz)、罗伯特·特伦克勒(Norbert Trenkle)等人为代表。他们以《危机》《漫谈》为阵地,集中在三个方面展开理论工作。第一,他们批判“价值内在论”,既不认同价值分析的方案,也不认同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认为两者都还是在资本主义价值生产的内部谈论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和冲突。第二,他们批判“劳动本体论”,认为生活已经完全被劳动占据,而将劳动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常量的看法是值得质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自动化的愿景”为劳动退出生产的逻辑提供了可能。第三,他们批判“阶级话语”,认为劳动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异化使得生活只能在“别处”,原先的阶级话语无法解释现有的逻辑,因而,从“否定”的视角出发,社会解放的唯一前景是废除“劳动”这种形式的中介。“价值批判小组”对《资本论》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理论缺陷。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