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初步观察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VDZ治疗的22例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 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结果, 评估VDZ用药0、2、6、14周疾病活动情况、相关炎症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缓解率、临床应答率, 同时评估VDZ用药14周后的内镜应答率与内镜缓解率, 进一步分析影响VDZ疗效的相关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VDZ用药后临床缓解的相关因素。结果 VDZ治疗0、2、6、14周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分别为181.01分(160.11分, 231.56分)、148.45分(134.88分, 200.52分)、127.46分(91.44分, 163.62分)、82.35分(63.50分, 121.84分), 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5.72 mg/L(3.59 mg/L, 11.10 mg/L)、2.86 mg/L(0.86 mg/L, 5.27 mg/L)、1.55 mg/L(0.86 mg/L, 9.89 mg/L)、2.86 mg/L(0.86 mg/L, 3.12 mg/L), 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4.23、9.69,P<0.001、=0.021);在治疗2、6、14周CDAI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低于0周,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30.00、80.00、33.00, =102.00、109.00、98.00;P=0.017、<0.001、<0.001, =0.026、0.045、0.011)。VDZ治疗14周的红细胞沉降率(ESR)为8.00 mm/1 h(4.00 mm/1 h, 17.00 mm/1 h), 较治疗0周[17.00 mm/1 h(12.25 mm/1 h, 21.75 mm/1 h)]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2.50, P=0.020)。VDZ治疗2、6、14周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54.5%(12/22), 68.2%(15/22)和86.4%(19/22), 临床应答率分别为18.2%(4/22)、54.5%(12/22)和95.5%(21/22)。VDZ治疗14周后17例患者复查内镜, 其中9例获内镜应答, 3例获内镜缓解。疾病行为狭窄型(β=-4.586, OR=0.010, P=0.010)、穿透型(β=-5.005, OR=0.007, P=0.025), 以及既往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β=-3.371, OR=0.034, P=0.045)为VDZ治疗未获得临床缓解的危险因素, VDZ用药疗程达14周为保护因素(β=2.475, OR=11.885, P=0.011)。结论 VDZ能够有效缓解处于活动期的克罗恩病患者的疾病活动, 克罗恩病的疾病行为、患者既往用药情况和VDZ用药疗程可能与VDZ疗效相关。

  • 单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