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缺血早期肠坏死风险因素研究现状

作者:马天翼; 王峰; 金烁; 张骞; 赵宏伟; 张鹏*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3, 43(06): 718-720.
DOI: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3.06.22

摘要

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外科急腹症。按其发病原因分为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及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4类。AMI早期发病十分隐匿,常有“症状重、体征轻”的特点,这使得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以往很多文章都在探寻何种实验室检查指标可以有效地预测急腹症病人是否为AMI,但最终的结果却发现目前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难以达成这一目标。早期肠系膜CT血管成像(CTA)用来诊断AMI的准确率非常高,但没有哪项研究得出以上哪些指标直接提示肠道出现透壁性坏死,难以对该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导致该病常常引起小肠透壁性坏死,进而发展成为严重的腹腔感染,产生不良的治疗后果。如何在术前准确判断小肠存在透壁性坏死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