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IVIM-DWI与PWI技术评价脑泡型包虫病灶不同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以及边缘区生物学活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8例脑泡型包虫病患者(其中14例手术病理诊断),行头颅MRI常规检查、IVIM-DWI(16例31个有效病灶)和PWI(20例38个有效病灶)检查。测定脑泡型包虫病病灶不同感兴趣区(包括对侧正常区)的IVIM-DWI(Fast ADC、Fraction of Fast ADC)和PWI[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对病灶边缘区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IVIM-DWI与PWI的各参数进行ROC分析,对同时行IVIM和PWI的8例(18个病灶)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结果实质区的Fast ADC、rCBF、rCBV、MTT值低于边缘区,F值、rCBF、rCBV、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区的Fast ADC、rCBF、rCBV、MTT值低于正常区,Fast 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诊断脑泡型包虫病边缘血流灌注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rCBV的AUC为0.789, rCBF的AUC为0.853;脑泡型包虫病不同区域的IVIM和PWI参数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结论脑泡型包虫病的边缘区呈高灌注,提示脑泡型包虫病边缘区具有生物学活性,IVIM和PWI能够确定脑泡型包虫病边缘增殖浸润边界,无需注射对比剂的IVIM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反映血供的PWI。
-
单位上海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