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低剂量辐射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张成强; 徐彤; 任汉林; 王锋; 刘家建; 庞伟; 袭著革*; 蒋与刚*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 36(11): 1365-1384.
DOI:10.13704/j.cnki.jyyx.2018.11.001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实验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变化,以建立辐射损伤动物模型。方法用三种辐射剂量率(0.04 Gy/h/d、0.08 Gy/h/d、0.12 Gy/h/d)的X射线对三组昆明小鼠(辐射剂量由低到高分为L、M、H组)进行连续7天全身照射,同时设立不接受辐射的对照组(NC),辐射后检测各组小鼠脏器指数、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血清MDA含量和SOD活性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辐射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和肝脏、脾脏指数的改变。结果照射后7天,L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低于NC组以及M、H组(P<0.05); M、H组小鼠脾脏指数显著低于NC组(P<0.01)和L组(P<0.05);不同剂量辐射组小鼠外周血WBC和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均较NC组显著降低(P<0.05,P<0.01);与NC组比较,M组小鼠血清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累积性低剂量辐射小鼠模型的最佳造模方法为辐射剂量率0.08 Gy/h/d、连续辐射7天,累积辐射剂量0.56 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