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比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紫癜性肾炎(diffused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ve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DEP-HSPN)患儿伴发或未伴发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DEP-HSPN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按是否伴发新月体形成分成无新月体形成组24例与有新月体形成组86例。对两组的临床特征指标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新月体形成组患儿临床均为Ⅲ型,有新月体形成组患儿临床Ⅲ型35例、Ⅴ型51例。与无新月体形成组比较,有新月体形成组患儿肉眼血尿比例[83.7%(72/86)与29.2%(7/24),χ2=10.396]、尿红细胞计数[(112.4±20.3)个/HP与(45.2±10.6)个/HP,t=9.697]、24 h尿蛋白[(2 471.6±242.0) mg/d与(1 358.5±109.3) mg/d,t=6.372]、血肌酐[(44.9±9.6) μmol/L与(32.3±5.2) μmol/L,t=5.390 ]均明显升高,血白蛋白[(22.8±3.8) g/L与(35.1±5.7) g/L,t=4.806]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系膜区均有非单纯IgA沉积。无新月体形成组患儿治疗1年临床完全缓解、无症状性血尿比例70.8%(17/24)、29.2%(7/24),有新月体形成组分别为58.1%(50/86)、41.9%(3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0、χ2=1.196,P均>0.05)。结论 当DEP-HSPN伴发新月体形成时,肉眼血尿、尿红细胞计数及大量蛋白尿比例明显增加;急性期给予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及缓解期长期序贯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 单位
    大连市中心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