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端与非游离端单颗种植体的垂直骨吸收量是否有差异。方法:选择进行种植修复的牙缺失患者50例(50颗种植体),根据牙位分为非游离端缺失组(A组)和游离端缺失组(B组)。一期植入直径4.1 mm、长度不等的种植体,术后3个月进行全瓷冠修复。应用CBCT测量修复后36个月的骨吸收量。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期间,所有种植体无松动、脱落。A组远中骨吸收量为(0.288±0.183)mm,近中骨吸收量为(0.291±0.136)mm;B组远中骨吸收量为(0.562±0.201)mm,近中骨吸收量为(0.425±0.221)mm。A组平均骨吸收量为(0.289±0.144)mm,B组平均骨吸收量为(0.494±0.182)mm;B组远中骨吸收量显著多于近中骨吸收量(P<0.05),B组平均骨吸收量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游离端单颗种植体远中骨吸收量显著高于非游离端,提示游离端单颗种植体存在更高的骨吸收风险。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