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院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的影响因素,持续改进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的救治措施,以提高CA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不同科室发生CA实施CPR患者281例的临床资料,以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为标准,观察不同科室进行CPR时的急救反应时间、胸外按压复苏开始时间、电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麻醉医生到场时间、患者年龄、性别以及ROSC成功率,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各个科室发生CA并行CPR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从病例分布来看,CA患者主要常见科室为急诊科、ICU、心肺病房居多。急诊科及ICU、手术室在急救反应时间、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电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肺病房、普通病房的患者行气管插管时间长于急诊科、ICU和手术室,但心肺病房所需急救反应时间、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电除颤时间均优于普通病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科室麻醉医生到达现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ROSC成功率以急诊科最高,与各科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强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HCA)的早期识别及尽早除颤意识,强化各个科室CPR培训,优化抢救流程,有利于提高患者ROSC成功率。

  • 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