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大量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从断裂特征和地层厚度分析入手,探讨塔河地区奥陶系岩溶斜坡上峰丘高地的成因,并对其缝洞类型与油气分布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海西早期,岩溶斜坡上发育由高耸丘峰与狭长丘谷组成的带状峰丘高地,其与北北东向正花状构造空间展布一致,具继承性演化特征。峰丘高地奥陶系鹰山组残余厚度大于其间残丘谷地,断层-裂缝及缝洞复合体密集发育,厚度可达百米,60%的油井单井累计产油量可达20×104 t,在其丘谷处发现崩塌角砾无序堆积搭建"洞穴",洞高为1.6~13.5 m,充填率为51.6%。研究认为,走滑挤压背景下的正花状构造形成了岩溶斜坡上峰丘高地的雏形,导致了水系差异分布和岩溶作用差异;相对于富水残丘谷地,贫水的峰丘高地岩溶作用弱,残余地层厚,地貌相对抬高;每逢雨季,大气降水沿其中密集分布的缝隙扩散、渗滤溶蚀,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状缝洞群;加之岩溶斜坡继承性隆升以及北北东向通源断裂的有效配置,油气持续不断向缝洞空间充注、运聚,形成纵向准连续分布、横向片状富集的峰丘体型缝洞油藏,油气丰度大,油井产量高。图11参28
-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