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世纪以来,广东各地华人南下福建人占优势地位的马六甲,在三多庙的统合下初步形塑了马六甲的广东社群,这是马来半岛各地华社早期都围绕神庙而形塑的基本模式。随着19世纪末清政府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并开放华人出洋,来自广东不同地区的华人社群改变了马六甲原有广东省次生社群的人数规模和比例。海南人的人数和经济优势在20世纪初开始展现,并在组织马六甲广东会馆的过程中居于优势,改变了其在广东社群中的地位。马六甲广东会馆是依赖中国原乡行政区划等级而形成的马来西亚的"层累的行政区划等级制"地缘社团。大马各地区华人社群的组合模式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跟随各地区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华人移民的内在发生机理去形塑的。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闽南师范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