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了解北京市生态学国家级监测点病媒生物密度、物种构成、季节消长规律情况,为北京市病媒生物科学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及时做好预测预警工作。成蚊采用诱蚊灯法和双层叠帐法,非成蚊分别采用勺捕法、布雷图指数法,蝇类仅采用笼诱法监测成虫,鼠类采用夹夜法和粘鼠板法,蟑螂采用粘捕法,恙螨采用鼠体恙螨采集法,蜱类采用体表检蜱法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北京地区成蚊密度为6.40只/(灯·夜),帐诱指数为2.71只/(顶·h),幼蚊勺舀指数为2.17,布雷图指数为0.77。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其次为白纹伊蚊,蚊类密度高峰期为7、8月,公园密度最高。成蝇密度为3.42只/笼,以麻蝇为优势物种,密度高峰在6月,绿化带密度最高。粘鼠板法鼠捕获率为0.12%,均为小家鼠,均在重点行业生境捕获。蟑螂侵害率为3.46%,蟑螂密度为0.0288只/张,德国小蠊是优势种,居民区蟑螂侵害率最高。鼠带恙螨率为45.24%,在10月份达到峰值。蜱指数为1.0,所捕获蜱均为长角血蜱。研究获得了2022年北京市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类、密度、构成和季节消长特点,为制定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提供了依据。

  • 单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