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冕电流片是日冕磁重联发生的主要区域,这一过程将磁能转化为等离子体的热能和动能.通过选取大角度光谱日冕仪(Large Angle and Spectrometric Coronagraph, LASCO)的白光与远紫外日冕成像光谱仪(Ultraviolet Coronagraph Spectrometer, UVCS)的紫外观测,研究了2003年1月3日观测到的冕流电流片. LASCO C2白光数据显示电流片中的等离子体团在视场中可从60 km·s-1加速至340 km·s-1,加速度为60 m·s-2;假设视向深度为0.3–1.5 R⊙,得到所研究电流片在UVCS狭缝高度处的平均电子数密度约为(1.52–7.60)×107cm-3.对沿UVCS视场狭缝分布的[Fexviii] 974?A和Lyα谱线强度进行研究,发现电流片处的[Fexviii]谱线强度比周围明显增大,计算得到所研究时段内电流片的电子温度范围为(2.94–4.04)×106K;而在电流片处的Lyα谱线强度相对周围变化不大,在电流片内部两侧强度比中心略高,可能的主要原因是电流片内部中心处等离子体的运动速度要比两侧快,这使得中心比两侧有更强的多普勒暗化作用.以UVCS观测的Lyα和[Fexviii]谱线的辐射强度比和计算的电子温度为约束条件,发现当狭缝电流片处等离子体运动速度约为237–254 km·s-1时,通过理论计算的Lyα和[Fexviii]谱线的辐射发射率比值和观测谱线强度比值相当.在该速度范围内,电流片内部Lyα辐射的碰撞项约为辐射项的42%–57%.此事件中的冕流电流片比通常情形下的冕流电流片中等离子体温度更高、运动速度更大,可能的原因在于其南侧爆发的两个日冕物质抛射促进了电流片中的磁重联过程,更多的磁能释放用于等离子体的加热和加速.所得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将要发射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未来的资料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