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在清代,学界已视东吴惠氏家族为核心,惠士奇、惠栋为代表,苏州府挟其周边松江府等地出现的汉学研究群为学术共同体。民国章太炎、梁启超等人把这一共同体观念具化,称为吴派。新时期的学者们则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进一步扩大吴派的范围。尽管有关吴派概念的拓展,使学界愈来愈趋近吴门汉学的本来面目,但也正是精细化的吴派研究,造成吴派与其他地域学派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从学术传承视角出发,将乾嘉汉学的学派划分回溯到近代以前家学、师承与地域的标准上,动态考察其学派归属,可以有效地化解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