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D与PCD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顾炎; 袁亚辉; 史青林; 屈晓燕; 许戟; 郭睿; 徐佳岱; 李建勇; 陈丽娟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7, 38(04): 279-284.
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7.04.004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CTD方案(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与P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TD方案组49例,PCD方案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预后以及不良反应。结果CTD与PCD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缓解率(ORR,≥部分缓解)分别为65.3%(32/49)和84.6%(33/39),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疗效分别为30.6%(15/49)和53.8%(2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28)。中位随访11.5(333)个月,CTD组与PCD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4.5)个月对未达到,P=0.050];中位总生存(OS)时间均未达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CTD组获得≥微小缓解(MR)与未达MR患者的中位O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达到对12.3个月,P=0.005);PCD组获得≥VGPR与未达VGPR患者的中位O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达到对29.0个月,P=0.042)。感染是两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PCD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发生率明显高于CTD组,而CTD组患者血栓、心慌、皮疹等发生率偏高。结论 CTD与PCD方案均为治疗NDMM患者有较好疗效的一线诱导化疗方案;PCD方案治疗强度和缓解深度优于CTD方案。

  • 单位
    人民医院血液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