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后暴发痛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施芸岑; 方婕; 仓静; 张晓光*
来源:中国临床医学, 2019, 26(03): 420-424.
DOI:10.12025/j.issn.1008-6358.2019.20190341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的单次神经阻滞(single-shot peripheral nerve blocks,sPNBs)麻醉术后暴发痛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暴发痛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sPNBs麻醉下进行择期骨科手术的患者。患者术前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阻滞完成后的24 h、48 h分别随访患者,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描述峰值疼痛,记录疼痛出现的时间、性质、缓解措施及手术当晚的睡眠质量。结果:共纳入了31例22~83岁患者。术后峰值疼痛达到中、重度疼痛(NRS≥4)的患者25例(80.6%),其中重度疼痛(NRS≥7)患者15例(48.4%)。主诉中、重度疼痛的患者疼痛均为突然发生,使用舒芬太尼无法缓解,持续约30 min~1 h后逐渐缓解。峰值疼痛发生时间距离阻滞时间的中位数为16.8 h(IQR 12.3~22.9)。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5)。峰值疼痛的发生距离阻滞的时间与当时的NRS评分线性负相关(P<0.05)。单纯sPNBs麻醉是暴发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sPNBs麻醉的骨科手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高,60岁以下患者的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上人群;暴发痛出现在阻滞后12~24 h,随着发生时间的延后,疼痛程度有所下降;单纯sPNBs麻醉术后比联合麻醉更易发生暴发痛。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