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的《邪不压正》(1948)虽然延续了1940年代土改叙事翻身、翻心和劳动改造的主题,但其文本层次明显更为复杂,小说发表后引起的一系列论争彰显出小说与土改现实之间的扭结关系。在赵树理的文学感知结构中,不是先有政治再有文学,而是借助“问题小说”这一形式创造了独特的“文学的政治”,《邪不压正》正是这方面的代表,它的叙述中心落在土改后的乡村治理危机以及如何重建乡村基层政权等层面,这些正构成1940年代解放区土改的难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