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先秦时期组玉佩起源与形制的问题,运用文献研究与考古实物两维印证的研究方法,考察出组玉佩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西周时期,式微于战国末期,它主要有佩戴式(颈部、肩部)与佩挂式两种形制。研究表明:(1)新石器时代晚期崇玉文化的盛行、玉石之路的开辟、制玉技术的进步以及组合型佩饰的样式,为组玉佩的萌芽奠定了充分的精神与物质准备;(2)佩戴式组玉佩中颈部组玉佩的形制反映了其明器属性,而肩部组玉佩的佩戴方式则体现了其日常属性,它们均是国君及其夫人的独享之物。同样,佩挂式组玉佩体现了一种普遍的阶级性,即统治阶级各个阶层均能佩挂;(3)先秦时期组玉佩的发展与服装变迁有着密切联系。上衣下裳式的正统服装,需要佩挂式组玉佩来避免走光现象。随着两周之际服装逐渐由上衣下裳制向深衣制的转型,使服装在形制上避免了非礼现象的出现,导致大型组玉佩逐渐式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