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以北京市法院自2017年至2021年审结的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等常见、多发的暴力犯罪案件为依据,从国家、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五个层面探讨了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提出了完善不同层级的校园安全立法、引导监护人改善家庭教育方法、突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层次性、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净化社会环境等治理对策,以实现力量整合,强化监护责任,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 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