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方法探究分析胞葬在缺血性脑卒中(IS)中的核心基因与免疫细胞的关系并分析预测相关作用中药。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GSE16561基因芯片,利用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获得胞葬相关基因(MRG),并对获得基因进行通路分析。同时基于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LASSO回归、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三种机器学习方法,进一步识别核心基因。通过ssGSEA算法分析IS免疫浸润情况,进一步分析关键基因和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最后基于Coremine Medical和TCMSP网站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筛选作用与IS的相关中药靶点。结果 筛选出555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427个上调基因和128个下调基因,共获得14个胞葬相关缺血性卒中疾病基因。GO和KEGG富集的通路主要涉及吞噬作用、内吞作用调节巨噬细胞趋化作用和巨噬细胞迁移等胞葬相关通路。通过LASSO回归、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5个Hub基因,分别是ABCA1、FGL2、GPR18、MFGE8、PROS1。5个Hub基因与M2巨噬细胞、M0巨噬细胞、CD8+T细胞呈显著负相关,与CD4+T细胞和肥大细胞呈显著正相关。潜在治疗中药有:大黄、姜黄、郁金、三七、丹参、吴茱萸等。潜在化合物:甲基丙烯酸、1-(3-环戊基丙酸)、1,2-二氢姜黄素等。结论 综上,吞噬作用、内吞作用调节、巨噬细胞趋化作用和巨噬细胞迁移等胞葬相关通路与I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大黄、姜黄、郁金、三七、丹参和吴茱萸可能是IS治疗的潜在分子药物来源。
-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