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研究气候变化下不同管理措施对淮河流域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CH4通量的影响,通过参数率定后的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估算了淮河流域历史时期(2000—2020年)及未来(2021—2049年)RCP4.5(中等排放强度情景)和RCP8.5(高排放强度情景)两种情景下稻麦轮作农田CH4通量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下多种田间管理措施对流域CH4的减排能力。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历史时期区域CH4通量平均排放强度为125.3 kg·hm-2,未来两种情景(RCP4.5和RCP8.5)下区域CH4通量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140.5 kg·hm-2和150.5 kg·hm-2,总体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空间上,未来两种情景下CH4通量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均呈现南部和西北部地区CH4通量高,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CH4通量低的特征。与基础措施相比,不同施肥量措施均减少了CH4排放,但不同秸秆还田措施提高了CH4排放水平。研究表明,在仅考虑控制淮河流域CH4通量的情况下,秸秆不还田+减量施肥20%是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最佳田间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