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模式特征与发生慢性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LE患者796例作为受试者,将其分为慢性肾脏病(CKD)组和非CKD组,CKD组再按照预后不同风险程度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和极高风险组4组,分析不同组间受试者荧光核型模式特征和实验室资料,筛选与CKD发生进展相关的特异荧光核型模式。结果 受试者总共检出ANA荧光核型模式13种,累计1 563次。CKD组和非CKD组间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测定值、荧光核型叠加数量构成比、滴度构成比和核型类别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核均质型检出频数构成比显著高于非CKD组,而核斑点型、核仁型、致密颗粒型和其他胞浆型显著低于非C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体受试者中检出核均质型的受试者eGFR值更低,UACR更高;CKD组检出核均质型UACR值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按照预后风险高低分为4组,不同风险组间荧光核型叠加数量和核均质型检出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和极高风险组核均质型占比显著高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预后风险随叠加荧光核型数量和核均质型检出比例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 核均质型SLE患者更易发生慢性肾病,且预后更差,SLE患者慢性肾病的防治宜重视患者抗核抗体荧光核型模式特征的分析。
-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绵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