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居家护理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徽济民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按出院顺序分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出院,n=37)和观察组(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出院,n=37)。对照组采取常规居家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居家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心理状况、自护能力、自我感受负担和疾病感知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评分、疾病感知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干预后2、4、6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较干预前增高(时间效应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效应P<0.05);干预措施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居家护理可明显减轻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我感受负担,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感知程度、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
单位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