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育种家们将提高向日葵产量作为主要育种目标。向日葵产量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性状,在本研究中通过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和浙江省湖州市2个不同环境下对2个向日葵品种‘浙葵1号’和‘龙葵杂10号’设计栽培密度试验,调查现蕾期、花期和成熟期向日葵的生物量和产量,探究环境、基因型、栽培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向日葵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对向日葵生物量和产量性状均有显著影响。栽培密度试验显示在海宁试验基地2个向日葵品种的生物量在现蕾期及成熟期受栽培密度显著影响,在湖州试验基地仅‘龙葵杂10号’的生物量在花期存在显著差异。海宁基地‘浙葵1号’的90株产量在不同栽培密度下存在显著差异,除湖州基地的‘浙葵1号’,2个品种折合亩产在不同栽培密度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对向日葵生物量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生育时期下的部分生物量性状与产量性状显著相关,并且在现蕾期阶段生物量性状间的相关性最紧密,除9 cm2叶片鲜重外,其他生物量性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基因型、环境与基因型交互在现蕾期、花期以及成熟期均对生物量性状有显著影响,而栽培密度在现蕾期对4个生物量性状有显著影响,而在花期和成熟期只对侧茎鲜重有显著影响。在产量性状方面,环境、栽培密度以及环境与基因型交互、基因型与密度交互对其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发育表现,适当调整栽培密度以达到高产目的。
-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