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索红壤旱地密植秋芝麻的节氮高产栽培技术,以品种金黄麻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2016和2017年在江西省进贤县研究氮肥用量[即N1(105kg/hm2)和N2(75kg/hm2)]和基追肥比例[即Z1(7∶3)、Z2(6∶4)、Z3(5∶5)、Z4(4∶6)、Z5(3∶7)]对芝麻产量和冠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1条件下,2016年Z3的单株蒴果数较Z2显著增加25.36%,Z4的每蒴粒数和Z2的千粒重较Z1的分别显著增加19.96%和13.62%;不同的是,2017年Z2的每蒴粒数较Z3显著增加22.84%,对单株蒴果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N2条件下,2016年Z3的千粒重较Z4显著增加6.42%,其它处理间的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都无显著差异;N2的平均产量(879.0kg/hm2)较N1显著增加22.3%;但是2017年N1的平均产量(1 080.7kg/hm2)较N2增加8.1%。相同的是,两年的结果都表现为Z2处理平均产量最高。芝麻产量表现为随着基肥的比例减少而先增后减。不同时期N1的光能截获率和叶面积指数都显著高于N2,且随生长发育进程而先增后减。不同位置的芝麻冠层光能截获率和叶面积指数都有显著差异,且随着测定位置的不断升高而降低。因此,氮肥用量为75kg/hm2和基追肥比例为6∶4,有利于协调密植秋芝麻的群体冠层结构,保持秋芝麻的高产。
-
单位农业部;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