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盲蝽卵的染色方法及其在棉花和苜蓿上的分布

作者:李耀发; 党志红; 安静杰; 高占林; 苑子夜; 柳春红; 袁文龙; 潘文亮
来源:河北农业科学, 2016, 20(06): 62-65.
DOI:10.16318/j.cnki.hbnykx.2016.06.013

摘要

为了明确绿盲蝽在棉花和苜蓿植株上的产卵特性,采用改进的酸性品红染色法,调查了绿盲蝽在棉花和苜蓿植株不同部位上的产卵情况。结果表明:绿盲蝽在棉花植株上的产卵部位与其趋嫩特性密切相关,主要产卵部位是嫩叶和腋芽,其次是幼蕾和嫩叶柄,这4个幼嫩部位上的产卵量占棉花植株总卵量的79.57%,而在其他部位上的产卵量较少;但是在苜蓿植株上,绿盲蝽的主要产卵部位是刚收割后的新茬和嫩尖,2个部位的产卵量分别占苜蓿植株总卵量的43.90%和25.30%,并且在旧茬上也有11.59%的产卵量,而在嫩叶上产卵量却很少(仅占总卵量的0.91%)。绿盲蝽在植株上的产卵部位与其趋嫩习性有关,但也会因寄主种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 单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业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