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康党"是戊戌时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指认对象与判分标准在戊戌政变前后都经历了复杂的流变。在变法的视野之下,"康党"最初是指康门师徒,时人判分"康党"的标准主要是康门师徒由"公羊"学而来的变法理论(时人称之为"康学"或"康教")及其结党做派;而后,随着康门师徒影响力的扩大,"康党"的指认对象逐渐向康门师徒的支持者扩张。戊戌政变后,"康党"的判分标准与指认对象再度发生变化。政变之初,政治上的"谋逆"与否,成为清廷判定是否"康党"的主要依据;而后,在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本来被清廷判为"逆党"的"康党"却出现了与"新党"混一之势。而"康党"指涉的流变实与戊戌政局的变动有着复杂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