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分别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幼鱼进行不同时间(0、5、10、15、20和25 d)的饥饿处理和饥饿后恢复投喂(25 d)试验。结果显示:在饥饿过程中,幼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体重和RNA/DNA比值不断减小。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明显,后期下降缓慢;蛋白质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缓慢,后期下降明显,表明幼鱼是优先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其次再利用蛋白质。饥饿5、10 d组幼鱼的消化酶活性下降显著(P<0.05)。肝脏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饥饿至15 d下降显著,之后随着饥饿时间延长,下降趋于平缓;消化道的脂肪酶、淀粉酶活性饥...
-
单位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