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IP1/RIP3/NLRP3信号通路探讨祛瘀生新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机制

作者:吴闯; 韩昌鹏; 汪庆明; 张海岩; 黄烃; 茅闻婧; ***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1, 29(02): 117-123.
DOI:10.3969/j.issn.1671-038X.2021.02.08

摘要

目的:研究祛瘀生新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效果以及对RIP1/RIP3/NLRP3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祛瘀生新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美莎拉嗪组)、空白组、中药拆方1组(生新组)、中药拆方2组(祛瘀组),6只/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盐(DSS)溶液自由饮水法制备UC小鼠模型,7 d后进行相应药物干预,每天称重小鼠,评估DAI积分,灌胃7 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并测量长度。对结肠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及病理学评分情况。采用RT-qPCR、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结肠中RIP1、RIP3、NLRP3、IL-1β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前非空白组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祛瘀生新组、模型组、美莎拉嗪组、生新组、祛瘀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短于空白组(P<0.05);中药组、美莎拉嗪组、空白组与祛瘀组DAI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病理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RIP1、RIP3、IL-1βmRNA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祛瘀组NLRP3 mRNA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祛瘀生新组与美莎拉嗪组RIP1、RIP3、NLRP3、IL-1β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祛瘀组IL-1βmRNA低于生新组(P<0.05);生新组NLRP3 mRNA低于祛瘀组(P<0.05)。各组RIP1、NLRP3、IL-1β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祛瘀生新组RIP3、IL-1β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生新方对UC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祛瘀中药和生新中药需要配合使用方能达到更好效果,可能是通过RIP1/RIP3/NLRP3通路抑制RIP1、RIP3、NLRP3、IL-1β的表达控制炎症而起作用。

  • 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