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山西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禹贡》冀州之域,简称晋,古代又称三晋和河东。山西雄踞高原,外有大河,内有高山重岚叠嶂,东倚太行,中有汾河纵贯南北,西倚吕梁山,西南枕黄河,北有长城、恒山、雁门关之险,南有中条、太岳山脉环护,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形势最为完固,兵家必争之地。正可谓"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被誉为"表里山河""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由东向西,山表河里,从西向东,河表山里,且山西的东西南北形似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是"四塞顽固"之地。这种独特的军事地理形势使山西成为"京师之夹辅",被元王朝视为京畿腹里重地,历史上有"逐鹿中原必先占山西,得山西者得天下"之说。山西为何有此独一无二的地名称谓?古代史籍中的"山西""河东"与当今的山西是否一回事?由于文献记载、地理认知不同,人们对此的看法出现一些差异。那么,历史上的山西、河东、河东山西究竟是怎么演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