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非遗进校园”得到了国家政策制度的支持,宁波也积极探索了“非遗进校园”的多种形式,成效颇丰。但“非遗进校园”也面存在不少问题:“碎片化”的进入方式,不利于非遗传承的连续性;“锦上添花”的融入目的,导致了非遗悬浮于学校教育文化体系的表层;升学竞争的压力,压制了学校引入非遗的积极性;师资队伍的势弱,影响了非遗学校教育的教学效果;多部门政策的协同不足,弱化了非遗学校教育的普及进程。因此,可构建多部门的协同机制、形成“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学校教育等,使宁波各级各类学校从传承与受众两个方面共同促进非遗的保护与发展。

  • 单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