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30—40年代初是巴赫金专攻小说理论时期。1981年英文版《对话性想象》问世,随之"巴赫金小说理论"作为专名在西方流传开来,对当时或新或旧的理论流派产生了影响。小说研究在巴赫金学术生涯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前承哲学美学探索,后启哲学人类学思考。巴赫金从哲学美学跨入语文学(文艺学/语言学)领域,努力探寻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体裁的源流,而从基督教渊源转向民间笑(狂欢)文化渊源,又使他求索到堪与早期所批判之独白思维倾向相抗衡的反独白思维倾向,最终假诗学之形确立有哲学之实的独白论与反独白论互动关系的文化思维体系。从研究起点与内在线索、学理架构与思想格局看,特别就人文科学新范式而言,巴赫金的学术思想是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文艺学无法容纳下的,其整套术语及理论学说,也早应引起哲学界的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