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尿失禁及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7年9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顺产、剖宫产及助产产妇各100例。每位纳入研究的孕产妇分别于孕21周及产后6周测定盆底肌功能,并记录相应产科基本资料。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前、产后盆底肌功能及其改变,分析其与尿失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尿失禁发生的因素。筛选可以在临床上检测的指标建立ROC曲线,评价其对产后尿失禁的预测能力。结果在产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的条件下(P>0.05),经阴道分娩者产后阴道静息压力(VRP)为(28.9±5.4) cmH2O,盆底肌(PFM)力量为(17.6±15.3) cmH2O,PFM耐力为(112.9±85.9) cmH2O,均较产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剖宫产者[(40.1±9.6)cmH2O、(32.4±14.2) cmH2O、(226.2±138.5) cmH2O)],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及产后PFM力量及耐力是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产后PFM耐力相对危险度较高;筛选出PFM力量及耐力建立ROC曲线,发现产前PFM耐力预测产后尿失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其敏感性为97.80%,特异性为59.80%。结论与剖宫产相比,经阴道分娩者盆底肌功能受较大影响,且其尿失禁发生率更高,而PFM力量及耐力的改变可显著影响尿失禁的发生,对产后尿失禁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
单位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