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占有一定文献、实物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学、艺术市场学、艺术经济学等观察视角,本文对明清江南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品交流历史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轨迹、阶段特色,以及前后期性质差异、作用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研究。认为明永宣时期主要以国家行为的"下西洋"壮举为中心,涉及区域远至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等地区,交流艺术品类主要为陶瓷、丝绸及"珍珠、宝石等物",南都、苏州等江南核心区域"善于识宝"之回回群体,可能为接受"下西洋"识宝任务的主要候选对象。明中叶以至清代则主要是区域与市场的力量,涉及区域的"海外诸洋",主要是日本、琉球、朝鲜等地,交流品类则扩展至书籍、书画、陶瓷、版画等物,江南地区特别是以南都、苏州等核心区域自身艺术品资源成为主要输出对象。愈向后发展,日本等国家地区成为这一时期主要输出区域,苏州地区在这一交流区间起到的领袖、主导作用则愈明显。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