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超声显像特征与癌组织中ER、PR表达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作者:王伟; 胡林巧; 吴斌*; 何山; 李焰; 李燕茹; 张艳珍; 郑轲
来源:四川医学, 2022, 43(12): 1214-1221.
DOI:10.16252/j.cnki.issn1004-0501-2022.12.009

摘要

目的 探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组织ER、PR表达与超声显像特征相关性,分析患者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37例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及超声资料,比较两侧乳腺癌病理特征及超声显像特征的差异性,分析乳腺癌超声显像特征与同侧乳腺癌ER、PR表达的关系,分析预后特点。结果 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第二癌肿块血供不丰富组较血供丰富组有更高的ER阳性表达率((P<0.05),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组较转移组有更高的ER、PR阳性表达率(P<0.05)。第一癌与第二癌在肿块内部回声、瘤内钙化、瘤内血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与异时性双乳癌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及单侧转移组无病生存率低(P<0.05),双侧病灶ER、PR一致阴性患者预后最差,ER、PR一致阳性患者预后最好(P<0.05),双侧pTNM高分期(III期)较双侧低分期及单侧高分期预后更差(P<0.05)。结论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两侧浸润性癌灶在超声显像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第二癌瘤内血供、腋窝淋巴结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ER、PR的表达情况。双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面临更高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预后不良,术后需密切随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