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研究生物炭不同应用模式对盐碱土水盐调控及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桶栽模拟试验,生物炭以2种物理状态(粉状和杆状)、3个添加量(1%,3%和5%质量百分比)分别作为覆盖和添加物,以不添加生物炭的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干播湿出”条件下,FF(粉状覆盖)、GF(杆状覆盖)处理小麦出苗率分别为对照(CK)的7.33~9.00,3.00~3.33倍;FH(粉状混合)、GH(杆状混合)处理的出苗率较CK分别提高66.67%~166.67%,33.00%~367.00%。FF、GF处理的株高大幅提高,较CK分别提高21.52%~34.55%,24.54%~40.48%;FH、GH处理的株高小幅提高,较CK分别提高-1.35%~12.22%,3.76%~8.59%。不同应用模式的灌后含水率差异明显,FF处理的表层土壤较CK提高0.31%~15.58%;而GF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率较CK下降0.40%~7.65%;FH、GH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较CK分别提高7.33%~18.61%,1.33%~18.38%;蒸发后FF、GF处理的含水率较CK分别提高4.34%~45.38%,27.08%~53.22%,蒸发后0—15 cm土层的含水率明显提高,FH、GH处理土壤含水率较CK分别提高3.26%~16.66%,5.77%~36.37%。CK 0—10 cm土层的电导率相对变化率最大,为124.76%,FF、GF处理的电导率相对变化率分别为59.61%~114.73%,18.21%~86.47%;GH、FH处理的电导率相对变化率分别为67.26%~96.30%,72.05%~122.32%。FF、GF处理的蒸发量较CK分别减少0.76%~27.21%,53.49%~77.02%;FH、GH处理的蒸发量与CK相比分别减少1.95%~4.79%,1.71%~14.82%。生物炭改良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生物炭的添加量和应用方式,等炭量投入条件下FF、GF处理在水盐分布、抑制蒸发和作物生长的作用优于FH、GH处理,可作为干旱区添加生物炭改良盐碱地的适宜模式。
-
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石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