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初诊肺癌患者18F-FDG SPECT/CT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肺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初诊肺癌患者行全身18F-FDG SPECT/CT显像,所有图像均通过图像融合软件进行分析。精确测量肺癌原发灶、淋巴结的最大径及靶/本底比值(简称T/B值),分析比较肺癌原发灶、淋巴结的T/B值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病灶性质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测、细胞学检测、影像学检测及临床随访确诊。结果:(1)18F-FDG SPECT/CT代谢显像对肺癌原发灶的检出率为100%(62/62);随原发灶最大径的增大,T/B值逐渐增大;临床分期越晚,原发灶的T/B值越大;但原发灶T/B值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无关。(2) 62例肺癌患者中44例检出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70. 96%(44/62);随着原发灶T/B值增大,淋巴结T/B值(r=0. 566,P <0. 01)及淋巴结最大径(r=0. 468,P <0. 01)亦增加。(3) 7/62例患者(11. 2%)的分期发生改变,其中6例分期上调,1例分期下调; 6例患者(9. 6%)的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结论:FDG SPECT/CT代谢显像对初诊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单位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