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培美曲塞+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纳入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6例晚期NSCLC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 每组53例, 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AP方案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部热疗。连续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两组近期疗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细胞角蛋白片段19 CYFR21-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8.49%(31/53)、37.74%(20/53), 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45%(49/53)、75.47%(40/53), 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χ2=4.53, P=0.033;χ2=5.62, P=0.018)。治疗前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CYFR21-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 且治疗后观察组均较治疗后对照组低(均P<0.05)。治疗前两组间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水平及CD4+与CD8+ T细胞比值(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 T细胞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 外周血CD8+ 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细胞水平和CD4+/CD8+均高于治疗后对照组, CD8+ T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脏毒性, 但两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能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机体免疫抑制状态, 提高近期疗效, 且不良反应整体可控, 患者耐受性较好。

  • 单位
    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