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血管球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赵帅; 刘译阳; 梁盼; 袁梦晨; 路昊; 高剑波*
来源:放射学实践, 2023, 38(06): 673-678.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23.06.001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血管球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搜集16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胃肠血管球瘤患者,15例位于胃部,1例位于回肠;其中12例(12/16)患者术前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8例(8/16)行超声内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16例患者均为单发,11例位于胃窦,3例位于胃体,1例位于胃角,1例位于回肠;15例胃肿瘤中10例直径小于2 cm, 1例恶性肿瘤直径约105 mm;回肠恶性肿瘤直径约61 mm; 15例胃肿瘤腔内生长7例,腔外生长2例,混合生长6例,1例回肠肿瘤呈混合生长;11例CT平扫密度均匀,其中1例斑点钙化;1例密度不均匀,部分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其中7例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静脉期7例表现渐进性强化;8例超声内镜显示4例低回声病灶,其中2例回声欠均匀,1例偏低回声病灶,1例混合回声病灶,1例稍高回声病灶,1例高回声病灶。起源于固有肌层7例,黏膜下层1例;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4例瘤体血液供应丰富,与周围分界清晰,肿瘤细胞大小基本一致,呈卵圆形或圆形,无异型性,核分裂象难见,2例血管球瘤细胞弥漫性生长,见较多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均(+),部分表达Galdesmon或Calponin, 14例胃血管瘤Ki-67阳性指数小于10%,1例胃血管球瘤Ki-67阳性指数30%,肠血管瘤Ki-67阳性指数70%。1例胃血管球瘤及1例肠血管球瘤诊断为恶性,且该胃血管球瘤患者肝脏受侵。结论:胃肠血管球瘤相对少见,恶性更为罕见,CT增强及超声内镜对其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确诊要靠手术、病理及其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