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子午流注理论运用揿针疗法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治疗组80例、对照组76例。治疗组基于子午流注理论运用揿针疗法,对照组予常规揿针疗法。观察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组80例中,痊愈6例,显效13例,有效46例,无效15例,总有效65例,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76例中,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35例,无效29例,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为61.84%。经秩和检验,Z=-2.541,P=0.039,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困难、日间功能障碍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对照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PSQI总分、睡眠时间、睡眠困难、日间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腹胀食少、头晕目眩、便溏、面色无华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对照组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腹胀食少、头晕目眩、便溏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神疲乏力、腹胀食少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运用揿针疗法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