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的受精类型与恶变的关系

作者:张小为; 朱浩彬; 高雅琴; 武淑英; 高荣莲; 韩劲松; 王秀云; 王蕊; 郭红燕; 赵扬玉; 赵文秋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02): 215-217.
DOI:10.19723/j.issn.1671-167x.2004.02.031

摘要

目的 :探讨葡萄胎不同受精形式和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用 9个位点 (F1 3A0 1、FESFPS、VWA、CSF1P0、TPOX、TH0 1、D1 6S5 39、D7S82 0、D1 3S31 7)复合STR -PCR方法对 5 4例葡萄胎病例进行分析 ,区分受精类型 ;通过追踪病人刮宫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 ,hCG)变化判断葡萄胎是否恶变。 结果 :5 4例葡萄胎病例中 1 0例恶变 ,占 1 9% (1 0 / 5 4 )。 5 4例中 38例为DNA完全来自父方的“遗传学完全性葡萄胎” ,恶变均发生于这些病例中 ,占 2 6 % (1 0 / 38) :空卵单精子受精的“纯合性”葡萄胎 2 8例 ,恶变 8例 ,占 2 9%(8/ 2 8) ;空卵双精子受精的“杂合性”葡萄胎 1 0例 ,恶变 2例 ,占 2 0 % (2 / 1 0 )。DNA来自双亲的单倍体卵子双精子受精的“遗传学部分性葡萄胎”1 6例 ,无恶变发生。结论 :DNA完全来自父方的“遗传学完全性葡萄胎”比DNA来自双亲的“遗传学部分性葡萄胎”易于恶变 (P =0 .0 2 4 2 ) ,而前者的恶变发生与其“纯 /杂合性”无关 (P =0 .6 99)。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