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助孕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扳机日或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 EMT)与助孕后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关系并进行阈值效应分析。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hCG扳机日或子宫内膜转化日EMT分为A组(EMT<8 mm)、B组(8 mm≤EMT<10 mm)、C组(10 mm≤EMT<12 mm)和D组(EMT≥12 mm)。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平滑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EMT对IVF助孕周期自然流产率的影响。结果在IVF助孕的12 912个周期中, 8 674个周期临床妊娠, 1 102个周期发生早期自然流产, 自然流产率为12.70%。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因素中的男性因素、自然流产次数、EMT、移植胚胎数构成比是早期自然流产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调整混杂因素, 以A组作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 卵裂期胚胎移植时B、C和D组早期自然流产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08, P<0.001, P<0.001);囊胚移植时随EMT增加早期自然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 卵裂期胚胎移植时当EMT<10.3 mm时, 早期自然流产率随EMT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EMT每增加1 mm自然流产率降低14.70%(OR=0.853, 95%CI:0.792~0.918, P<0.001);当EMT≥10.3 mm时, 自然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06, 95%CI:0.959~1.056, P=0.798);囊胚移植周期早期自然流产率随EMT增加变化平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助孕周期中, 卵裂期胚胎移植EMT与自然流产呈曲线关系, EMT达到阈值10.3 mm之前, 自然流产率随EMT增加而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