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将丁玲的短篇小说《夜》置于4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大背景下,结合丁玲自身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的经验,进而指出丁玲在《夜》中探讨了中国革命打破原有社会的经济及伦理秩序、向新民主主义社会新型生产和社会关系转变过程中边区人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对"物质基础"这个政治经济学术语的运用,丁玲在《夜》中着重探讨了40年代边区最主要的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发展之间的矛盾。丁玲注意到了党的政策在实际贯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关注到了边区生活和革命理论之间的张力。《夜》体现了作家兼党员干部丁玲对这一时期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和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