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临床文献中运用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痛经的穴位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1年10月31日有关针灸治疗EMT痛经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录入数据, 并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采用StataSE15(64-bit)软件针对单穴使用频次>5的穴位间的组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0篇文献, 针灸方法按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3的分别是针刺(11次)、艾灸(11次)、电针(8次);选用穴位按频次由高到低排前3的分别是关元(34次)、三阴交(26次)、中极(25次);体穴归属经络按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3的分别是任脉(36次)、脾经(32次)、胃经(22次);根据相关性分析, 体穴中关元、三阴交、子宫、气海、中极之间的关联性最强。结论针灸可有效治疗EMT痛经, 且不良反应少, 方法以针刺、艾灸、电针为主, 多为局部取穴、交会穴和经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