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然界中很多动植物都具有稳定的超疏水性,它们既拥有高接触角,又拥有低滚动角,且能长期稳定存在.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发现表面的润湿性与表面的化学成分、表面的几何形貌有关,并且表面几何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甚至可以实现由亲水性表面向超疏水转变.虽然目前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大量的实验验证了表面粗糙结构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表面微纳米结构对表面疏水性机理的理论研究还并不完善.本文详细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基本理论及其适用性、接触角滞后现象,分别从经典理论和能量的观点探讨了润湿状态转化发生的条件,重点介绍了通过仿生理念对表面几何形貌的优化设计,包括单尺度和多尺度表面结构对于设计稳定超疏水表面的作用.最后,对超疏水理论...
-
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