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25-(OH)D]水平随孕期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首次产检的孕妇6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周分为孕早期组112例、孕中期组321例及孕晚期组195例;根据血清25-(OH)D测定时间将2017年6-11月归为夏秋季303例,2017年12月—2018年6月归为冬春季3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浓度,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孕前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记录产检前1周孕妇每日接受阳光照射时间和进食情况,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头围及出生后Apgar评分。结果 孕晚期每日奶制品,鸡蛋、鱼虾及廋肉食用量均明显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孕中期明显高于孕早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28例孕妇中25-(OH)D平均水平为(35.07±14.48)nmol/L,维生素D总体营养状况偏低;其中血清25-(OH)D水平在孕早期为(30.59±10.04)nmol/L、孕中期为(34.16±11.51)nmol/L、孕晚期为(39.70±12.38)nmol/L,不同孕期孕妇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56,P=0.003),随孕期的增加血清25-(OH)D水平逐渐升高。628例孕妇中维生素D缺乏256例(40.77%)、不足257例(40.92%)、充足115例(18.31%);其中孕晚期孕妇维生素D缺乏比例明显低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91、9.485,均P<0.05);孕晚期孕妇维生素D充足比例明显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04、10.428,均P<0.05);孕中期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明显高于孕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0,P<0.05)。各孕期孕妇夏秋季25-(OH)D水平均明显高于冬春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孕期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和身长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孕早期孕妇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最高,随着孕期的增加发生率逐渐下降;冬春季孕妇更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和身长呈正相关关系。
-
单位义乌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