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牧交错带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特点、农业结构与农耕区差异很大,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方向与农耕区"耕地优先"的思路不同。本以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乌丹陶海矿区为典型案例,从适宜性评价、草种选择、效益分析三部分出发,探寻农牧交错带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为人工牧草地的可行性。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综合得分为67分,为二级地,适宜草地、较适宜耕地。结合政策导向、农业结构等因素,初步确定为人工牧草地。草种选择结果显示,草种首选紫花苜蓿,次选沙打旺。效益分析结果显示,生态修复为人工牧草地具有较高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能够超出同等条件旱作耕地51%。综上,农牧交错带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为人工牧草地,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切实可行,可以推广。